IMF上调增速预期,中国经济回(hui)升向好信号引(yin)人关注,发(fa)展,产业(ye)投资,潜力
新华社(she)北京11月15日电 题:IMF上调增速预期,中国经济回(hui)升向好信号引(yin)人关注
新华社(she)记(ji)者张千(qian)千(qian)、严赋憬
国际货币(bi)基(ji)金组织(IMF)日前上调了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与此同时(shi),也关注到中国迈(mai)向高质量发(fa)展的进展。相关表态背后,释放出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回(hui)升向好的积极信号。
三季度是完成(cheng)全年经济社(she)会发(fa)展目(mu)标的关键期。7月份以来,受国际复(fu)杂(za)局势、国内高温天气和(he)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等多重因素(su)影响,中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随着一系列促进经济恢(hui)复(fu)发(fa)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显效,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sheng)产总值(GDP)增速仍(reng)达到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mu)标奠定了坚实基(ji)础。
IMF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也同时(shi)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上调。对此,IMF第一副总裁吉(ji)塔·戈皮纳特表示,增速上调的原因是由于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强于预期以及中国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她说(shuo),“中国经济有望实现2023年的增长目(mu)标,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强劲复(fu)苏。”
IMF注意到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并于10月宣布增发(fa)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hui)复(fu)重建和(he)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成(cheng)为其看好中国经济的政策支持。戈皮纳特还表示,“我们认为中国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kuang),目(mu)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reng)然处于合理范围。”
值得(de)关注的是,IMF提及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fa)展情况(kuang)。戈皮纳特说(shuo),中国正在(zai)为高质量、可持续且有包(bao)容性(xing)的增长进行多方面努力。
不仅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优化,一系列经济数据便是印(yin)证——
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产业(ye)投资同比增长11.4%;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yang)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值同比增长41.7%,制造业(ye)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全国可再(zai)生(sheng)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qian)瓦,同比增长93%,占(zhan)新增装机的76%……科(ke)技创新积蓄(xu)动能,产业(ye)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逐(zhu)“绿(lu)”前行,经济高质量发(fa)展取得(de)积极进展。
国家信息(xi)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yu)贤认为,经济恢(hui)复(fu)的助力、经济前行的动力、经济高质量发(fa)展的潜力形成(cheng)“叠加”,中国经济加快恢(hui)复(fu)的态势更加明显。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
从长期看,业(ye)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潜力和(he)韧(ren)性(xing),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ji)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fa)展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在(zai)日前北京举行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农业(ye)银行董事长谷澍谈到,中国经济的韧(ren)性(xing)主要来自超大规模的市场“内核”、现代化的产业(ye)体(ti)系“底座”及创新驱动的“引(yin)擎”。
“中国拥有齐全的产业(ye)体(ti)系、完备(bei)的基(ji)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he)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表示,中国供应链体(ti)系具有巨大的韧(ren)性(xing)和(he)潜力,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ti)系对西门子全球业(ye)务发(fa)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居民消费空间广、潜力大,满足住(zhu)房、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领域(yu)需求(qiu),能够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同时(shi),优质商品和(he)服(fu)务供给缺口多、潜力大,在(zai)城市地下综(zong)合管(guan)网建设、建筑节能低碳改造、产业(ye)绿(lu)色化数字化转型、生(sheng)物医药等领域(yu),有较多的潜力空间。
戈皮纳特认为,中国高质量的增长包(bao)括绿(lu)色经济以及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未来,广泛(fan)的市场化结构性(xing)改革将有助于提高生(sheng)产率、促进再(zai)平衡、激发(fa)新的增长动力,对经济增长有所帮助。
国家发(fa)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jie)日前接受新华社(she)记(ji)者采访时(shi)说(shuo),下一步中国将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fa)展战略,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巩固传统优势产业(ye)领先地位,积极培育新兴产业(ye)和(he)未来产业(ye)打造发(fa)展新引(yin)擎,不断开辟发(fa)展新领域(yu)新赛道,塑造发(fa)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新华社(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