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四川省攀枝花市联合村松坪社农作生物多样性地方品种保育项目

发布日期:2024-04-15

基线信息:


1) 总体情况

松坪社耕地面积宽广,全社耕地面积2600多亩,林地面积2.8万亩。每户村民的耕地面积在20到40亩左右,农业种植(蔬菜、玉米、烤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人均年收入1.1万元。当地男性季节性外出务工,当地女性扮演着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而近20年来工业化农业种植模式在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改善了当地经济生活条件。但也看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破坏,尤其近5年村子发展起来的商品蔬菜种植在带来环境问题的同时,对地方品种的保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进入市场,村民近几年种植的蔬菜以满足外部市场为主。地方品种在外观、口感等这些评价标准下难以市场认可,正在逐渐被村民放弃,地方品种正在消失。 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直接的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环境退化、健康风险等),也使得下游的一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处在一个环境与健康的风险之中。


2) 国家在当地正在进行的项目

村庄在2021年被评为四川古村落,政府也随之投入1000万元古村落发展建设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村内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修建、村庄风貌改造等。




主要问题:


农业本身具有多功能价值,但在现代农业思维下,经济功能被无限放大,其他如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正在被忽视。在社区调研中发现,松坪社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品种都在锐减,种植结构和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带来的生态及社会问题也在逐步凸显出来,其中地方品种的消失最为明显。这也是本项目希望聚焦回应的问题。在项目开发调研中发现:


1) 村民种子资源外部依赖越来越强,自主性正在降低;

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地在10年前尚有能说的出来的各类农作物地方品种多达80多种。这些地方品种能自己留种,能在村内和村子间交换。然而现在地方品种已从80多种锐减到10余种,尤其水稻已经完全没有地方品种。村民现在的种子来源主要为市场购买,村民访谈中就说到: “现在是人家卖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村民种子选育、保存、种植、观念等本地智慧正在随着种子的消失而消失。市场取代了村民间种子互助交换的社会关系。村民种子资源自主性正在下降,本地农作物基因资源正遭受冲击。


2) 商品种子带来社区健康问题,尤其妇女健康问题;

商品种子由于本地适应性弱,且强调产量和外形等,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农药。以当地主要商品蔬菜四季豆为例。本地老品种四季豆种植过程不需要施用任何农药,但现在的商品四季豆每一季就需要喷洒至少8次农药。尤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商品种子的病虫害变得更加严重,农药施用数量逐渐上升。这给当地村民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和劳动量,尤其对主要参与农作的妇女。调研中村民及当地村医都会谈到村内这些年怪病的发生增加了,并怀疑这和长期大量的农药施用有关。尽管没有科学的数据验证农药的施用和当地村民生“怪病”的直接影响关联,但当地村医及曾经参与该村调研的华西公共卫生老师都从侧面证实了村民的怀疑,大量农药的施用和村民健康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 商品种子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水环境破坏;

商品种子除了地方适应性弱外,对水肥的消耗也较本地品种高。近几年随着当地商业种子的流入,村民对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资的投入也越来越高,这些农药化肥使用中只有少量会被作物吸收,而大量的农药化肥则渗入地下水、地表流入的溪河或留在土壤中。带来土壤退化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调查中了解到,当地溪沟内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鱼虾出现,当地地下水位也在逐年下降,直接的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灌溉和生活用水。


         地方农作种子资源是农作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种子资源消失带来的农业自主性下降、妇女健康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当地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觉察。尤其主要参与农事劳作的妇女。因此希望能获得外部支持,从本地种子保育的角度,提升本地种子资源自主性,改善当地农作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当地妇女农事活动的健康风险,以及农事中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解决方案:


本项目基于地方种子消失、以及带来的妇女健康及环境问题回应需求,以社区现有自组织(松坪社生态文艺队)为主要工作对象,协助文艺队管理小组在社区开展以“地方品种保育”为主题的学习与行动,以提升本地种子资源自主性、减少当地妇女农事活动的健康风险,以及减少农事中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推进社区农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能力。项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开展:

1) 推动村民整全认识地方农作种子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地方品种保育意识。

- 建立地方农作种子基线数据信息;推动松坪生态文艺队从地方农作品种的特性、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等不同面向展开参与式调查,学习和整理地方传统农作种子保育知识,并建立地方农作生物多样性基线数据信息;

- 推动村民多角度理解地方品种的价值;协助村民从地方农作种子纵向变迁中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给村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整全的认识和理解地方农作种子的价值,提升地方种子保育的意识。(松坪生态文艺队是松坪社的自组织,成立于2014年,有核心管理小组5人,队员58人,以女性为主,致力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生活建设)


2) 推动村民寻找社区内外地方农作种子资源,并开始恢复地方农作品种生态示范种植。

- 协助生态文艺队在村内及周边村庄寻找收集现有的地方农作种子,并初步建立和周边村庄的地方种子互动关系。

- 选出示范户开展示恢复性示范种植。过程中推动生态友好方式耕种,以减少农作对村民尤其妇女带来健康风险。


3) 建立地方种子资源馆及运营管理机制,并动员周边村庄村民参与,促进种子资源馆的在地支持网络搭建。

- 利用村内公共活动中心,建设地方种子资源馆。利用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展示当地的传统农作种子资源与文化;

- 通过种子资源馆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地方农作种子的持续调查收集、展示宣传、交流互换以及农耕文化的传播,实现地方种子保育的在地支持网络搭建。


4) 推动城乡互动交流,搭建地方农作种子保护的外部支持网络。

- 与攀枝花本地推动城乡互动的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城市消费者与村庄互动,利用健康消费的力量支持到村民恢复地方老品种生态种植的实践,培育地方农作种子保护的外部支持网络。

- 参与外部种子保育网络交流学习,如成都蜀光在小金县王家寨的种子保育项目点、农民种子网络的其他培训学习机会。以提升村民骨干的地方种子保育能力和经验。

整体而言,本项目从村民种子保育意识提升、实践学习与示范、扩大社区参与和支持网络搭建四个不同的层面推进和支持社区在地方农作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展开探索。同时,能力建设将作为推动和支持村民参与的基本手法贯穿在整个项目中,包括的地方品种调查方法学习、生态农业能力学习、管理小组能力建设、参与式项目评估等,以实现地方农作生物多样性改善的项目意图。


预期成果:


1) 社区对地方品种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整全的认识,地方农作种子保育的意识得到提升,实现不少于80%农户对农作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理解。


2) 种子资源档案(图文形式)建立,当地大部分(60%)传统农作种子信息得到科学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包括:基础信息、数量变化、影响及挑战分析等。


3) 村民参与的地方种子生态种植示范实践小组成立,恢复不少于20种地方品种活态保育种植示范。地方农作种子保育的技能得到提升,10%的农户掌握生态种植方法。


4) 社区种子资源馆建成并运行,社区传统种子资源得到整理和展示,为地方种子的保育、传播和流动提供本地交流和支持平台。


5) 通过搭建基于地方品种生态种植的农产品向城市消费者的直接销售渠道,推动城乡互动交流,搭建起地方种子保育和农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外部支持网络。地方种子保育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经验在当地及其他地区得到宣传和推广。





项目建议书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