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北京市昌平区零废弃社区建设项目

发布日期:2023-12-01

背景介绍: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常住人口约85万人,是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超大型居住区。2017年7月25日,北京市市长兼市委副书记蔡奇曾前往回天地区进行实地专题调研,发现回天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历史欠账较多;但因为位于连接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中间地带,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发展潜力。另外,这一地区常住人口中年轻人占比超过70%,其中6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018年7月,北京出台《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把回天地区建设为城市修补更新的典范、大型社区治理的样本和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经过三年的回天行动,回天地区的基础服务短板已经补齐。但占比超过70%的年轻人大多属于流动人口租住在此地区,对于社区缺乏归属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环保、低碳等理念多数停留在宣传的文字中。如何调动社区里的年轻群体共同关注社区环境问题并落实于行动中,成了回天地区创建可持续社区的主要症结所在。此外,租房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一般家庭不同,一日三餐更多依靠外卖,导致此地区的厨余垃圾量仅占总垃圾重量的18%,外卖餐盒、各种塑料包装从数量、重量上都占据了较大比重。大家对于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停留在垃圾分类的基础,没有意识到源头减量的重要性,对于零废弃认识不清晰,更无谈行动。


主要问题:

1、基层政府有可持续社区治理的理念,也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技术支持落地,以及动员居民参与实施的社区项目样本

2、居民参与途径不畅通,信息不畅通,需要多维度多渠道协调供给

3、辖区社区废弃物管理中高值可回收物因经济成本高可被居民和社区的拾荒老人等人群卖掉进入回收站,低值可回收物品因经济价值比较低,且不能形成规模化处理,缺少清运环节,故低值可回收物存在混在其他垃圾桶的现象或者分出后投入蓝桶不能被清运进入再生环节,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4、垃圾分类管理能力不足,长效机制中督导缺乏

5、社区内的空间大量利用率低,剖分空间对于社区居民不友好

6、社区管理者对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停留在大而空的理念上

7、社区内普遍缺少环保类志愿服务队伍   


解决方案:

1、公众意识倡导

2、以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环)进行社区废弃物管理

3、挖掘内生力量培养志愿者队伍

4、总结推广:形成社区废弃物管理及再利用的推广手册,提供零废弃社区的探索模式


预期成果:

1、二手环保市集覆盖至少5个社区,传递旧物循环等低碳理念,累计服务超过3000人次。在5个社区形成青少年活动社群,并保持社群的积极性,形成通畅的信息传递沟通渠道。最终形成环保市集开集手册给社区、物业以及相关志愿者团队,提供模式参考。

2、示范零废弃践行社区模式总结,形成可复制零废弃工具手册,形成至少300人参与的社区零废弃志愿者队伍。

3、社区、物业、志愿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社会组织一起搭建低价值可回收物末端回收体系,通过在试点社区的持续运行提炼其模式,形成可复制、易于推广的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预计一年20个社区回收低值可回收物约200吨。

4、联合第三方公司补充有害垃圾收运断裂的链条。20个社区的有害垃圾拥有收运体系,暂存在区政府指定的暂存点儿。预计收运7.2吨/两年。

5、多方一起探索堆肥试点儿社区,消化社区产生的至少三分之一的厨余进行堆肥约4.8吨/两年,之后反馈使用于社区共建的生态花园。社区生态花园完成共建后的志愿维护,坚持朴门永续的理念,生活废弃物重复利用的原则。

6、桶前志愿者队伍人文关怀,不定期通过乡镇或街道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每年发布不少于5篇推文,定期督导不少于5次。增强与基层垃圾分类工作者的联系,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清运。

7、形成一支以亲子家庭为核心的环保志愿队伍,每年至少完成两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书下载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