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保护海草床,守护广西合浦蓝色家园
发布日期:2025-10-29
实施机构: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
海草床被誉为"海底草原",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海草床是中国最重要的海草床系统之一,为鱼虾蟹类、浮游动物等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合浦县沙田镇山寮村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域,村民长期以来依赖渔业捕捞、赶海、挖沙虫等为主要生计来源,但这一传统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对海草床生态造成了压力,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村民生计,成为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由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联合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牵头实施的“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草床保护行动”项目(简称项目)于2024年7月4日正式启动。项目实施以来,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联合多方,创新探索"社区参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海草床保护行动。
构建多方协作网络,凝聚保护合力。构建"北部湾海草床保护志愿工作组",成员包括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湾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中心、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开展社区能力建设,赋能在地力量。举办"生态赶海"女性讲师培训活动,提升当地女性海洋生态保护知识水平,培养海草床保护传播者和实践者。组织志愿者培训活动,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搭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沟通桥梁。

推动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促进知行合一。举办海洋科考研学活动,设置海洋生态探索、环保科普教育、科研体验等环节,组织参与者在专家指导下体验海草种植。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先后在合浦县两所小学开展海草床知识课堂、科普基地参观和户外净滩活动,提升当地青少年的海草床保护意识。

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公众参与度。举办海草广场舞大赛,将海草床保护理念结合艺术形式,吸引当地高校、小学等多支队伍参与。开展两期妇女非遗竹编手工培训,实现当地传统文化传承与海洋保护知识传播的双目标。开展“用饼干传递海洋守护力量 ”活动,通过制作海洋主题饼干的有趣形式,传递海草床保护理念。

实施生态保护行动,夯实修复基础。针对保护区海域浒苔泛滥问题,组织开展"清浒行动",约50名志愿者参与。开展海草种植等修复活动,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长奠定基础。

经过一年来的实施,项目在社区参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社区参与度有所提升。培训"生态赶海"女性讲师60名,志愿者50余名,一定程度上提升当地女性在生态治理中的参与度,间接触及山寮村及周边村民超1000人。2.社会影响面较大。科普进校园、海草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吸引青少年约300人次参与,相关活动得到新华社、南宁市融媒中心等媒体报道,宣传面覆盖公众超万余人次。3.保护成效初显。"清浒行动"清理浒苔约500公斤,缓解海草床的周边威胁因素影响。海草种植活动定期开展,为海草床生态修复积累经验。4.可持续影响迈出步伐。项目研发及实施了 1 条海草床生态研学路线,未来将为当地妇女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可能,减少对挖沙虫等传统生计的经济依赖。
未来,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扩大公众教育倡导覆盖面,推动更多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完善海草床保护网络,持续探索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路径,将项目模式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北部湾其他地区,为建设美丽中国、守护地球蓝色家园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