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在盐井(jing),有种号称盐井(jing)特色(se)的食物(wu)叫“加加面”,说是食物(wu),不如说是特殊的吃饭方式。没去盐井(jing)的时候(hou),恕我孤陋寡闻,确实(shi)也没听说过(guo),到了盐井(jing)一看,不少小饭馆都写着加加面。
所(suo)谓加加面,就(jiu)是给你上来一碗面,碗不大,面也挺少,搁着我饿了的话,一口能(neng)把这一碗面吃光。一旦你的碗里空(kong)了,就(jiu)可(ke)以再加面,一次还是加这么多,吃完再加,吃完再加,所(suo)以叫加加面。
另一个特色(se)是,有加加面的馆子,都有一篓子石头子,你吃了几碗面,就(jiu)在自己面前摆(bai)几个石头子,用来计数的。其(qi)实(shi)倒不是为了店家(jia)算账方便,毕竟无论有没有石头子,店家(jia)自己也能(neng)算清楚,不会自己搞一脑袋糊涂账,这个计数,主要是客人自己计数,吃得多,是可(ke)以炫耀的。
在国道旁边有一家(jia)据说比较有名的店,叫一口面。去了一看,果(guo)然有特色(se)。特色(se)在哪儿呢,就(jiu)是店里的服(fu)务(wu)员会给你——劝面。
他们店的最高纪录(lu)是一个人吃了147碗,店家(jia)说,如果(guo)有人能(neng)打破这个纪录(lu),不仅终身免费,而且……“你是美女的话,就(jiu)给你送个扎西,你是帅哥的话,就(jiu)给你送个卓玛,而且扎西、卓玛都有牦(mao)牛,一个人有60匹牦(mao)牛,连牦(mao)牛一起送。”店员这么说的。
别小看牦(mao)牛。路上我们遇见一个老大爷,买(mai)了个5岁的牦(mao)牛,9800块,据说还是比较便宜的价(jia)格。
然后开吃,吃完就(jiu)给你加面,店员甚至(zhi)在你桌子旁边,轻巧地跳跳舞,等着给你加面。你说,吃够了,不加了,店员就(jiu)开始劝面:
“加一个,加一个,为了扎西加一个,为了卓玛加一个,为了牦(mao)牛加一个!”
“加油加油,先送扎西,再送卓玛,再送牦(mao)牛!”
在你处于七八成饱的时候(hou),如果(guo)不果(guo)断结束,就(jiu)会在不知不觉(jue)之间,在载歌载舞之间,在加油和牦(mao)牛之间,多吃好几碗。
其(qi)实(shi)店家(jia)不会因为这几碗面多赚多少钱(qian),因为一个人一个吃面位,价(jia)格是固定的,30块钱(qian),吃一碗也30块,吃一百碗也30块,所(suo)以劝面就(jiu)成了这家(jia)店类(lei)似特色(se)表演似的氛(fen)围组。
其(qi)他店的加加面我们也吃过(guo),口味可(ke)能(neng)略有不同(tong),但收费和劝面方式不一样。我们吃的另一家(jia),在村子里,一块钱(qian)一碗,按碗数收费,也会来给你加面,但不怎么劝,你说不吃了,店家(jia)就(jiu)不加了。
回到这家(jia)“送牦(mao)牛”的店。只要你的空(kong)碗还在你的面前,或者在手里,就(jiu)会被劝面。你要是真的不吃了,怎么办(ban)呢?就(jiu)把筷(kuai)子十字交叉,摆(bai)在碗口,相(xiang)当于把碗口挡住。这么一来,就(jiu)不再给你劝面了。
在被劝面之后,我们一堆人都是鼓着肚(du)子离开的。我吃了13碗,司机师傅吃到19碗,同(tong)行的女士能(neng)吃7-10碗左右。
劝面的服(fu)务(wu)员说,吃不到20碗,要留下做苦力(li)的,嗯嗯,我们30块钱(qian)吃了一肚(du)子面,还欠了一顿苦力(li),在欢(huan)笑声中(zhong)离开了。
“我感觉(jue)自己就(jiu)像《千与千寻》里的猪。”
“对啊,被塞了一肚(du)子面。”
“真的!比劝酒厉害(hai)!”
“感觉(jue)硬往你肚(du)子里塞呀(ya)。”
嗯,硬塞,加加面莫不是传说中(zhong)的《千与千寻》中(zhong)的那个体型庞大的“塞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