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太空丝路” 共享空间资源,卫星,合作,北斗
中国政府援助(zhu)的埃及(ji)二号(hao)卫星初样星。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摄
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公学的先生参加“天宫对话”流动。新华社记者 朱(zhu) 炜摄
从精准定位中欧班列的北斗系统,到遏制热(re)带雨林(lin)盗(dao)伐的资源卫星,再到惠及(ji)各(ge)国的空间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chang)议提出(chu)10周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huo)伴深入(ru)展开航天合作,携手建设了一条宽阔壮美的“太空丝路”,为开辟利(li)用空间资源、促进人类文化进步作出(chu)了贡(gong)献。
北斗导航运用各(ge)行各(ge)业
地面上,一趟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穿梭劳碌。班列上,装有北斗终真个集装箱具有高精度定位导航功能,实现了传统运输方(fang)式的升级与转型,让物流更加便利(li)。北斗导航卫星能及(ji)时纪录列车(che)及(ji)货品的运行轨迹,定位精度达10米以内,助(zhu)力实现全程跟踪、无缝中转。
太空中,北斗导航卫星星座正在时候不(bu)停地工作着。正式开通3年多来,北斗系统运用模式更加雄厚,运用领(ling)域不(bu)断拓展。数据显示,北斗三号(ha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为包括“一带一路”合作伙(huo)伴在内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亿用户提供北斗加快定位和北斗高精度服务,收(shou)获了越(yue)来越(yue)多的国际认可。
在莫桑(sang)比克加扎省赛赛市,有一片占地2万(wan)公顷的非洲最洪(hong)水稻合作种(zhong)植项目。在如(ru)此大面积(ji)的稻田(tian)上耕、种(zhong)、管、收(shou),对当地的种(zhong)植户来说是个不(bu)小的难题。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农技立异,让农户们尝到了甜(tian)头。只要(yao)翻开手机APP,就(jiu)可以操控植保无人机。经过北斗系统猎取定位信息,植保无人机可以依照设定的路径(jing)喷洒农药。与传统野生喷洒面积(ji)每小时仅三四亩比拟(ni),植保无人机每小时能为上百亩境地喷洒农药,还能在夜间工作,极大提高了功课效率。
位于塔吉克斯坦东部的萨雷兹湖(hu)是世界(jie)上海拔最高的堰(yan)塞湖(hu),这里有世界(jie)上坝体(ti)最高、体(ti)积(ji)最大的天然大坝。由(you)于地处地震活跃地带,如(ru)何监测大坝变形(xing),保障当地民众的生命(ming)平安成了一个难题。
中国科研团队(dui)基于北斗系统研发了大坝变形(xing)监测服务平台,精度达到毫米级,科研人员可远程及(ji)时监测大坝变形(xing)情况并进行科学预(yu)警。目前,该系统已在吉尔吉斯斯坦高速公路边(bian)坡监测、塔吉克斯坦雪崩监测方(fang)面投入(ru)运用。
“在莫桑(sang)比克、黎巴嫩、布基纳法索、沙特阿拉伯,北斗遍及(ji)运用于各(ge)行各(ge)业。在亚洲,萨雷兹湖(hu)大坝变形(xing)监测、中吉乌公路贯通、中哈原油管道(dao)输送(song)、中欧班列的日常(chang)运行……北斗高精度定位都发挥了重要(yao)感(gan)化。”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zhu)任陈谷仓说。
卫星合作提拔民众福(fu)祉
今年6月,中国援助(zhu)的埃及(ji)二号(hao)卫星项目初样星交付仪式在埃及(ji)航天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举行。此次交付使埃及(ji)成为非洲首个具有卫星总装、集成和测试能力的国家。
埃及(ji)是首个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展开卫星合作的国家。2014年12月,中埃双方(fang)签署合作协定,肯(ken)定展开遥感(gan)卫星等领(ling)域的合作,并由(you)中方(fang)承(cheng)担建设埃及(ji)首个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2019年1月,两(liang)国签署埃及(ji)二号(hao)卫星实行协议,建设内容包括一颗小型遥感(gan)卫星、一个地面测控站和一套(tao)地面运用系统,并对埃及(ji)技术人员展开培训。卫星数据将被(bei)用于埃及(ji)城市计划、陆地资源、气象、农业等领(ling)域。
此前,埃及(ji)没有自己的卫星总装、集成及(ji)测试中心,不(bu)具有开端的卫星研制能力,只能进口外国整星。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的建成,使埃及(ji)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底子(zi)办法。
“这些先进技术和装备不(bu)光对埃及(ji)而言很重要(yao),对整个非洲同样如(ru)此。”埃及(ji)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娅·马沙特说。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配合研制和发射(she)通信或遥感(gan)卫星、建设卫星地面接收(shou)站等空间底子(zi)办法,为当地的通信、农业、文化、环保、气象等领(ling)域的建设发挥了积(ji)极感(gan)化。
2015年,“老挝一号(hao)”通信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she)中心成功发射(she)。从服务远程教诲到提供电视节目,“老挝一号(hao)”卫星不(bu)仅为当地民众翻开了解世界(jie)的窗(chuang)口,还为该国培养了本(ben)土(tu)卫星技术人才。
2018年10月,中法陆地卫星成功发射(she),这是中法两(liang)国政府间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在轨运行5年来,中法陆地卫星在全球陆地情况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更等领(ling)域发挥了重要(yao)感(gan)化,为人类认知(zhi)自然界(jie)提供了可贵线索。
2019年12月,由(you)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顺(shun)遂升空,对遏制亚马孙雨林(lin)盗(dao)砍等起到了重要(yao)感(gan)化。
如(ru)今,“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成效显著。国家航天局(ju)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科技进步和立异成果的共享共用,增强世界(jie)各(ge)国人民探索和利(li)用空间的能力水平。
载人航天创造合作时机
不(bu)久前,一场特别的画展在间隔地球400多公里之外的中国天宫空间站举行。中国神舟十六号(hao)航天员乘(cheng)组(zu)经过视频连线,向观(guan)众展示了10幅由(you)非洲青少年创作的绘画作品。
“中国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种(zhong)菜,我深受鼓舞,也想在太空研究农业、种(zhong)植粮食,帮助(zhu)消除(chu)贫困和饥饿。”肯(ken)尼亚先生梅丽莎·万(wan)加拉说。
今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使命(ming)成功实行20周年。20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造诣。按计划,神舟十七号(hao)将于本(ben)月发射(she)升空,继续(xu)展开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li)用、同等互利(li)、配合进展的原则,致力于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fang)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zhu)任林(lin)西强介绍,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国际合作项目载荷将很快在空间站展开实验,与欧空局(ju)联合实行的10个空间运用项目也在有序促进。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中国政府在展开航天堂际交流合作中,加强空间科学、技术及(ji)运用等领(ling)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dao)提供全球公共产物与服务,为人类应对配合挑战作出(chu)贡(gong)献;加强基于配合方(fang)针(zhen)、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合作,使航天进展成果遍及(ji)惠及(ji)合作伙(huo)伴。
从“探火”到“探月”,中国在深空探测领(ling)域的诸多进展,为更多国家提供了合作时机。2021年,国家航天局(ju)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伙(huo)伴指南》,联合展开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得到全球近20个国家和国际构造的积(ji)极相应和到场。日前,中国探月工程面向国际社会开放(fang)嫦娥八号(hao)国际合作时机,欢(huan)迎各(ge)国与国际构造加入(ru),展开使命(ming)级、系统级、单机级合作,配合实现更多庞大原创性科学发现。(记者 刘(liu)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ban) 》( 2023年10月19日 第(di) 12 版(ban))
责(ze)编:庄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