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shang)升17.4!安徽省科技创新“晴(qing)雨表”宣布,中小企业,指数,全省
11月14日,记者从安徽省科技厅获悉,安徽省2022年科技创新指数新奇出炉,全省科技创新指数达到165.9,较上(shang)年提高17.4,继续(xu)连结上(shang)升势头,显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de)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静态(tai)看(kan),4个市创新指数超全省平均程度,合肥继续(xu)位居(ju)全省第一。4个市离别是:合肥、芜湖、滁州、马鞍(an)山,其中,合肥市以420.1遥遥领先,继续(xu)位居(ju)全省第一。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de)排头兵,比(bi)年来,合肥市坚持“四(si)个面向”,依托国家实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台,持续(xu)牢固创新优势。同时,合肥建立(li)“科创出题,金融答题”工(gong)作机制,推(tui)动(dong)创新链产(chan)业链资(zi)金链人材链“四(si)链”深度融合,全市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推(tui)动(dong)科技创新工(gong)作不断获得新希望、完成新冲破。“我们推(tui)行重大招商引(yin)资(zi)项目人材政策前置,为大众集团在华研发中心量身定制人材政策,保证其顺利(li)在肥落户,未来将会聚3000多名(ming)海内外高端研发人材。”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动(dong)态(tai)看(kan),8个市位次有变化。位次上(shang)升较大的(de)是池州市和安庆市,离别上(shang)升3位和2位。池州市坚持将创新主(zhu)体培育作为科技创新驱(qu)动(dong)发展的(de)“牛鼻子(zi)”来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能企业“双倍(bei)增”设计,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能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能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li)常态(tai)化服务企业机制,“一企一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季度高新技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离别增进27.6%和106.9%,增速(su)居(ju)全省第2位和第4位。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增进25.9%,增幅居(ju)全省第1位。
从指数上(shang)升幅度看(kan),芜湖市科技创新指数上(shang)升最大。与上(shang)年相比(bi),2022年芜湖市、合肥市、池州市等3个市指数上(shang)升超过(guo)30。“按照‘一产(chan)业一园区’的(de)思路,把最优的(de)地段留给最具(ju)发展性的(de)企业,结构新建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de)高程度创新园区,打造孵化科创企业的(de)高能载体。”芜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芜湖市紧扣“产(chan)业+科创”,出力提升面向市场的(de)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zhu)体职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指数是省科技厅会同省统计局等单位研讨构建的(de)具(ju)有安徽特点的(de)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指数设置“企业创新、创新投入、创新产(chan)出、创新环境”4个一级(ji)指标以及16个二级(ji)指标,以2019年各(ge)项指标的(de)全省平均程度为基准值(100),通过(guo)加权(quan)合成总得分,形成各(ge)地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数据首要取自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jiao)育厅、省市场监管(guan)局等部门,准确翔实,科学性、系统性、可操(cao)作性强,已成为反映(ying)安徽各(ge)市科技创新最新动(dong)态(tai)的(de)“晴(qing)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