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6000年!不论(lun)是“chaaya”照样“tey”,泉源(yuan)都在这里,中国,展览(lan),茶文化
来(lai)源(yuan):瞭望智库
文 | 李珅 戴丽丽
9月初,“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以及器械雁翅楼展厅展出,激发(fa)观展高潮。一位自媒体博主在开(kai)展第三天就公布了360多张展品的照片,成为展览(lan)宣扬的“自来(lai)水”。很多人呼(hu)朋唤友,相约去看展,直言票太难(nan)约。
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员、“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策展人王光尧担当瞭望智库专访。图|李珅
作为世(shi)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是西方人眼中“一片改变世(shi)界的树叶(ye)”,也是中国人生活中开(kai)门必备的七件事之一。在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员、“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策展人王光尧看来(lai),中国的茶文化润物细无声,体现着中国哲学“和”的思想,对世(shi)界文化史的影响力更是“无以复加”。
1
瞭望智库:为甚么选择在今年办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展览(lan)?
王光尧:其实办这个展我想了10年,筹办用了3年。2010年前(qian)后,我们在德国马普所进(jin)行(xing)访学时(shi),有一次为了避雨,走进(jin)一个土耳其人开(kai)的烤肉店里。店主对着我们说“chaaya”,发(fa)音非(fei)常(chang)像(xiang)“ chá”。当时(shi)不清(qing)楚他说的意思,就用英(ying)文与他交换,结(jie)果吃惊地发(fa)明土耳其语的“chaaya”发(fa)音和汉(han)语的“茶”非(fei)常(chang)类似。
全世(shi)界许(xu)多民族茶字发(fa)音的来(lai)源(yuan)和传播基本都与中国有关,一种是“chaaya”系(xi)列的发(fa)音,来(lai)源(yuan)于中国北方官话,影响到南亚、西亚、中亚及欧洲小(xiao)部(bu)分(fen)区域(yu),最远传到非(fei)洲东部(bu);另一种是“tey”系(xi)列的发(fa)音,来(lai)源(yuan)于闽南等地方言,伴随着茶叶(ye)的大量出口,在东南亚、非(fei)洲南部(bu)和西欧传播开(kai)来(lai),英(ying)文tea的发(fa)音即(ji)借鉴于此。
不论(lun)发(fa)“chaaya”音照样“tey”音,这都是中国话,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说甚么是良好的文化,几千年来(lai)不断传承并且愈来(lai)愈好的是良好的文化;能被别的民族去学、不间断地学是良好的文化。以茶为代(dai)表(biao)的中国文化正是如此。我们要讲中华良好传统(tong)文化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很亮的点,是一张很大的咭片。
2022年,“中国传统(tong)制茶技(ji)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fei)物质文化遗产代(dai)表(biao)作名录》;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xiang)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shi)界遗产名录》。可(ke)以说,我们这个展览(lan)的推出是抓住了地利地利人和的因素。
瞭望智库:将展览(lan)命(ming)名为“茶·世(shi)界”,其背后的策展思绪是怎样的?
王光尧:茶是我研究古代(dai)物质文化史的内容(rong)之一。我长期做(zuo)中外文化交换和磁器研究,磁器在世(shi)界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很大的。当我们把视野再(zai)缩小(xiao)一下,会发(fa)明茶也很重(zhong)要。
丝绸、茶、磁器,铁(tie)器,长期以来(lai)是中国人往(wang)海外卖的主要商品,我们占据着世(shi)界市(shi)场上很大的一个份(fen)额。在世(shi)行(xing)的档案中,中国茶叶(ye)的出口创收,远超(chao)磁器,同时(shi)丝绸的商品价值也大于磁器。我们现在考古发(fa)明不了丝绸、茶叶(ye)的原因,是磁器不会坏烂,它还存在,但是茶昔(xi)时(shi)就被喝掉了,即(ji)便不喝,在沉船里面也早就烂了。所以说我们看古代(dai)对外交往(wang)史、经(jing)济史、社会史,会发(fa)明原来(lai)茶的意义(yi)迥殊重(zhong)大。不论(lun)你承不承认中国的影响,你喝了中国人从树上采上去的树叶(ye),你说的茶照样中国话的茶,这就是影响。
我们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对全世(shi)界的影响上面有着无可(ke)替代(dai)的感化,所以就明确提出要办一个茶文化的综合性(xing)的展览(lan)。这个展既不是一个茶叶(ye)的展,也不是一个关于品茗的器物展,更不是一个茶馆、茶空间的展。
我们想要体现的是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有哪些感化,6000多年的茶叶(ye)种植史是怎么发(fa)展的,茶传出去的过程是一条直线照样波浪(lang)式的曲线,它怎么影响了全世(shi)界的人。
“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清(qing)乾隆(long)皇帝使用的粉彩茶具。图|李珅
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电脑、电灯、电话全都是西方人发(fa)明的,穿的衣服也是西式的,这就是外来(lai)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在找(zhao)茶有没有影响到别人骨子里面去的器械。如果能找(zhao)到,那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化良好的一种透露表(biao)现和展现。
这是我们想讲好的故事,所以我们在全国和全世(shi)界相关文献和收藏品中选择了555件套的展品,并通过从新组合,分(fen)成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茶出中国,第二个单元是茶道尚和,第三个单元是茶路(lu)万里,第四个单元是茶韵绵长。
办文物的展览(lan)往(wang)往(wang)只说古代(dai)而(er)没有与现代(dai)的对比、没把同类器物在当下的临盆与使用进(jin)行(xing)分(fen)类,多少会出现一个“厚古薄今”的问题。但我以为一定(ding)要说茶在本日的成果。由于本日茶叶(ye)的产量比过去更多,种类也比过去更多,本日中国人种茶的迷信技(ji)术也更发(fa)达(da),我们提出了“红黄青绿好坏”六大类茶的标准,获(huo)得了国际的认可(ke)。
现在愈来(lai)愈多的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都在品茗,反(fan)映着中华良好传统(tong)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将展览(lan)命(ming)名为“茶·世(shi)界”,寓意各国人民共同创造(zao)来(lai)让茶文化更精(jing)彩,这是我们策展的一个主线思绪。我们意在通过展览(lan)讲透茶和世(shi)界的关系(xi)即(ji)茶的世(shi)界和世(shi)界的茶,展览(lan)既有各种各样的纵叙(xu)述,又(you)有历史横断面的表(biao)现。
2
瞭望智库:茶文化的形成与发(fa)展充(chong)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渗透,中国的茶文化有甚么特点?
王光尧:品茗对人的身体好,所以要品茗。由于这个好处,品茗才能不断得到传承和发(fa)展,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包括古人和今人与茶相关的一切(qie)活动。
在展览(lan)中我们介绍了茶对人到底好在哪,没有茶我们的生活可(ke)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柴米(mi)油盐酱醋茶”这开(kai)门七件事中,你要给它分(fen)个品级的话,柴和米(mi)是最基本的,没这两个我们就吃不饱,也活不成;油盐酱醋让你吃香;吃好之后让你生活上再(zai)上一个条理的时(shi)候(hou),品茗就是要喝(吃)好、要保养。
人们认识到茶的好处其实不断总(zong)结(jie),把品茗传播推广到更远的地方。与品茗相关的制茶、种茶的全套内容(rong),品茗的茶具和茶器的革新,对品茗场景的关注,以及政府对茶业种植的态(tai)度,在茶叶(ye)种类开(kai)发(fa)中的感化,另有历史上的“茶马贸易”等都是茶文化要关注的内容(rong)。
中国的茶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没讲究任何形式,但通过品茗可(ke)以把人群放在一个别系(xi)里。我们经(jing)常(chang)使用“水乳融会”来(lai)形容(rong)关系(xi)好。你想过没有,茶与奶,代(dai)表(biao)了中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饮食层面的偏好,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等广大民族区域(yu)爱喝奶茶,这不就是水乳融会吗(ma)?
小(xiao)时(shi)候(hou)看《杨家将》,辽宋(song)打(da)得不亦乐乎(hu)。但是学考古后发(fa)明了许(xu)多记载辽人品茗场景的文物,辽人品茗之俗上承唐(tang)风(feng),也与并存的宋(song)人交换、用了来(lai)自宋(song)人的器物。不但辽人,考古发(fa)明金(jin)人在品茗的形式和器物的使用方法上也跟宋(song)人一样。这说明对饮茶的担当和需求,增进(jin)了历史上中国各区域(yu)、各民族、各阶层的交往(wang)。所以在这次展览(lan)中,我们用了一个词,“茶化四海”,饮茶器具、备茶方法日渐趋同,是交换程度不断深化的表(biao)现,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款式演进(jin)的有力见证。
中国的茶文化体现着中国哲学“和”的思想。 唐(tang)朝时(shi)候(hou)人们就开(kai)始注重(zhong)品茗,陆羽、卢仝、白居易等都在遍及茶文化,品茗一定(ding)要有好水,这里强调了茶与水的和谐,煮茶的火(huo)候(hou)也很重(zhong)要,这里强调了水跟火(huo)的和谐。到宋(song)代(dai),人们品茗要在院子里,并配(pei)上芭蕉等动物。到明朝,要在山里面建一个茅棚品茗。品茗的水以泉水为最佳。没有泉水的情况下喝江水,还不能喝江边上的水,要到江河中间去取水。如果江河水也没有,要喝井水,但不能用死井中的水,要找(zhao)活井的水。到了清(qing)代(dai),康熙皇帝使用了蒸馏水。这个学问从哪来(lai)的?从蒙古区域(yu)的王爷那来(lai)的。在没有好水时(shi),他们就用蒸馏水品茗,所以不同的民族对品茗都有同样的需求,对“茶与水和谐”的认识都融入到骨子里面了。
乾隆(long)皇帝在《弘(hong)历观月图轴》中,身着汉(han)人服饰,坐在水边赏月、饮茶。童子手捧朱漆茶盘,上置青花盖碗。旁侧的双层斑竹(zhu)茶架中盛放有各类茶具。尤其是乾隆(long)推崇的竹(zhu)炉,这是乾隆(long)下江南的时(shi)候(hou),看到了江南在明朝晚(wan)期兴起的一种品茗方法,他就给带回北京来(lai)了。中国人对茶器的讲究、备茶方法的选择和品茗环境的营建,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精(jing)神境界和对“和”的崇尚。
《弘(hong)历观月图轴》。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瞭望智库:为甚么全世(shi)界会受茶文化影响这么深?
王光尧:茶和丝绸、磁器一样,代(dai)表(biao)着昔(xi)时(shi)中国人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劳(lao)把这类美推向世(shi)界。茶文化不但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还促(cu)进(jin)了器械方文化的交换和融合。
从中国走出的茶文化,对世(shi)界文化史的影响力是“无以复加”的。美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把大英(ying)帝国在北美的殖民体系(xi)给搞崩溃了。英(ying)国的“下昼茶文化”融合了它们自身的酒(jiu)吧文化。我在阿联酋拉斯海马考古的时(shi)候(hou),当地的阿拉伯人很热情,每天都给我们送(song)茶。他们的茶,像(xiang)茶粥一样,很像(xiang)唐(tang)代(dai)的品茗方法。我在印度喀(ka)拉拉邦进(jin)行(xing)考古时(shi),喝的当地茶也是如此。我就想,这是不是唐(tang)王朝传出去的品茗方法遗留在他们那里,未再(zai)改变。日自己学了我们唐(tang)代(dai)的饮茶方法,到了宋(song)代(dai),又(you)再(zai)学我们的点茶法,他们叫“抹茶”,这一方法一直传承到现在。
3
瞭望智库:在这次展览(lan)中,您以为有哪些重(zhong)点要看的展品或是场景?
王光尧:第一单元“茶出中国”,有一件展品是在浙江省余姚市(shi)田(tian)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一组人工种植的茶树树根和品茗的器具。这是此次展览(lan)的一个亮点:一眼看过6000年的品茗史。
浙江省余姚市(shi)田(tian)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陶(tao)盉。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茶叶(ye)遗存等。图|李珅
从6000年前(qian)河姆渡文化人工种植茶树的树根、2100年前(qian)的汉(han)代(dai)茶叶(ye)、1000年前(qian)宋(song)代(dai)吕大临家族坟场出土的茶叶(ye)到100多年清(qing)宫的贡茶,这些都是“茶出中国”6000年来(lai)联贯不绝的证据。
“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清(qing)宫贡茶。图|李珅
第二单元“茶道尚和”中展出的《乾隆(long)皇帝是一是二图轴》,构图学习宋(song)人画法,乾隆(long)身着汉(han)装,一个唯(wei)美的品茗场景,装茶的壶(hu)是明代(dai)青花,杯子是玉器(也可(ke)能是宋(song)代(dai)的定(ding)窑系(xi)白瓷),周边陈设的器物有新石器时(shi)代(dai)的玉璧、商代(dai)的青铜(tong)觚(gu)、王莽时(shi)的嘉量、受西亚文化影响的青花缠枝莲纹扁(bian)壶(hu)、与藏传释教有关的“盛德吉祥(xiang)场”铭盖罐、受西洋家具影响的圆桌,传达(da)了乾隆(long)典(dian)守中华传统(tong)文化、保护国家统(tong)一的意象,是茶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xi)的缩影。
《乾隆(long)皇帝是一是二图轴》。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第三单元“茶路(lu)万里”,我们展出了四把酒(jiu)精(jing)壶(hu)茶壶(hu)。两个珐琅质的来(lai)自清(qing)宫自己制作的,一个银质的是日自己送(song)给中国的,另有一个铜(tong)质的借自俄罗斯的博物馆。其实珐琅这类工艺本身是受西洋影响产生的,而(er)用酒(jiu)精(jing)作为燃料反(fan)映了品茗的一时(shi)新风(feng)。
在布展时(shi),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对比,让大家看到了世(shi)界不同区域(yu)品茗的多样性(xing),同时(shi)也相识到品茗这件事,泉源(yuan)都是来(lai)自中国。
“茶·世(shi)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茶库场景。图|李珅
第四单元“茶韵绵长”,我们展现了被带上太空的茶叶(ye)树种子,这体现了科技(ji)对茶产业的推进(jin),体现了茶文化因迷信技(ji)术的赋能而(er)更加兴盛。
展览(lan)结(jie)语的最后三个字“喫茶去”,是闽南方言,意思就是“吃茶去”。在最后一个单元我们布置了一个小(xiao)而(er)美的品茗空间,展现了几百张照片,另有许(xu)多全世(shi)界人品茗的一些视频 。希望这个展览(lan)可(ke)以带动更多的人品茗,把茶产业搞得更大,如果能起到这一点推进(jin)感化,那就是展览(lan)的成功。
瞭望智库: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jie),明代(dai)开(kai)始茶的使用方式逐渐简化了,开(kai)展以来(lai)到现在您对哪些反(fan)应印象比较深入?
王光尧:明代(dai)开(kai)始茶的使用方式逐渐简化,是统(tong)治人群的思想发(fa)生了变化。唐(tang)之前(qian)是世(shi)家大族的社会,唐(tang)之后,宋(song)代(dai)已转变成庶民的社会。朱元璋同样也是平民出身的人,所以他很相识上层人民的生活。他看到过元朝的靡烂,下令茶制革新,用散茶代(dai)替饼茶进(jin)贡,不允许(xu)再(zai)喝那种昂贵的茶、采用那种庞大的茶饼。但是一开(kai)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喝,就开(kai)始把茶叶(ye)放在锅里面煮,煮过以后茶水特苦怎么办,就把煮出来(lai)的茶卤(浓茶水)兑入白水喝,逐步地发(fa)明间接泡着喝,味道更好,到明朝晚(wan)期就产生了泡茶法。
第二单元展出的新疆阿斯塔那坟场出土的绢画《托盏侍女图》上,侍女手持一个盘子,里面又(you)放了一个高脚杯。有观众指出这是饮酒(jiu)的,不是品茗的。由于北朝的墓里面出土了许(xu)多如许(xu)的盘子和高脚杯。我不排除它是饮酒(jiu)的,但是我为甚么把这张图放在这里?
唐(tang)《托盏侍女图》,阿斯塔那坟场187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图|故宫博物院院刊微(wei)信公众号
由于唐(tang)朝的时(shi)候(hou),回鹘人赶着大批的马来(lai)换茶,说明昔(xi)时(shi)新疆往(wang)西广大区域(yu)的人品茗。敦煌藏经(jing)洞里又(you)出土了《茶酒(jiu)论(lun)》,说明当时(shi)在西北地方品茗很流行(xing)、很遍及。但是我们却未在新疆区域(yu)的考古器物之中发(fa)明内地经(jing)常(chang)使用品茗的器物。所以这些杯盘在饮酒(jiu)之外,很可(ke)能也被用来(lai)品茗。这个问题提得非(fei)常(chang)好,说明这位观众进(jin)行(xing)了研究和思考。这正是我们办展览(lan)的目的之一,我不怕人提出问题,我希望的是通过展览(lan)促(cu)进(jin)交换。
4
瞭望智库:是否思量去其他区域(yu)办展?怎样让外洋受众更好地理解(jie)中国的茶文化?
王光尧:我们正在推进(jin)“茶·世(shi)界”和卡通形象“小(xiao)茶仙”的商标注册。我们也已开(kai)始规划将来(lai)的“故宫茶世(shi)界”巡展,想把这个品牌推广出去。现在计划去福(fu)建和广东办展,国内其他地方比如香港也在接洽(qia)中。外洋的话,计划去马来(lai)西亚,也在和迪(di)拜接洽(qia),同时(shi)另有法国的和德国的人通过关系(xi)也找(zhao)过来(lai),说明许(xu)多人在关注这个展。
办巡展,肯定(ding)是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做(zuo)一些改变。比如,把当地种茶的场景和引进(jin)茶的过程显(xian)现出来(lai), 让当地人有切(qie)身的感受,勾起他们的共鸣,效果才能好。我自己感触这次展览(lan)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参观者都能在展览(lan)中找(zhao)到共鸣点:要么是喝过这个茶,要么是使用过相关的茶具。通过展品,我与你勾联起来(lai),多重(zhong)的勾联,而(er)不是只展现一个冷冰冰的文物。这才是“以茶为媒”的成功叙(xu)事。
瞭望智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fa)展,茶文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光尧:我们现在的生活节(jie)奏变快了。这类快生活跟过去煎茶、点茶的时(shi)代(dai)完(wan)整不同,没几个人有时(shi)间来(lai)“独坐闲庭对闲花,轻煮岁月慢煮茶”了,所以茶也要与时(shi)俱进(jin)跟上时(shi)代(dai),不被时(shi)代(dai)淘汰(tai)的才是好东 西。茶文化的传承、挖掘(jue)和立异(yi)是当前(qian)的重(zhong)要任务。
茶文化面临新的发(fa)展时(shi)机(ji),像(xiang)故宫的奶茶店,每天都有许(xu)多人排队。我们有茶包、茶精(jing)如许(xu)的产品,丢到茶杯里,马上就能喝上茶,对人体好的物质很快就能吸收了。当然,品茗的妙处另有一部(bu)分(fen)是“品”,看茶叶(ye)在茶杯里翻(fan)滚(gun)、升降,好像(xiang)人生, 这类感悟怎样完(wan)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