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动能澎湃 汕头拥抱“风口”谋划千亿级海洋(yang)产业集群(qun),海上,生产总值,养殖
江海交汇(hui),拥湾抱海。以美食闻名南粤大地(di)的汕头,拥有(you)1.0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ji),是陆(lu)域面积(ji)的将近5倍。在汕头,各区县均临海洋(yang),海岸线长,海岛(dao)众(zhong)多,北回归(gui)线与大陆(lu)海岸线相交,港湾、旅游(you)、海洋(yang)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有(you)着(zhe)“中国南海北部活(huo)的自(zi)然博(bo)物馆”的美誉。
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yang)资源,让汕头在发展海洋(yang)产业方面有(you)着(zhe)得天独厚的优势。据初步核算,2022年,汕头市海洋(yang)生产总值约为339.44亿元,海洋(yang)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现代海上风电、海洋(yang)旅游(you)业、海洋(yang)渔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qun)渐成规模。今日的汕头,正在面朝大海积(ji)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奋力书写海洋(yang)经济高质量发展篇章。
日前,央广网(wang)记者跟随“海上图强看广东”调研团走进汕头南澳和濠江等地(di),探寻汕头的向海而兴之路。
“蓝色动力”催生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qun)
汕头风力资源丰富,海域风速达9至10米(mi)/秒,海上风电年有(you)效平均利用(yong)小时数在3800小时以上,有(you)天然发展风电的优势。作为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di)——粤东基地(di)的主阵地(di),站在“风口”上的汕头,正依托良好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同步推进氢能、储能、智慧电气装备(bei)等产业发展,打造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qun)。
薄雾迷蒙,碧波万顷。南澳岛(dao)海域的海面上,35台风电机组整齐列阵,白(bai)色扇(shan)叶迎风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2021年底,汕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大唐南澳勒门(men)I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容量投产任务,目前发电量已突破(po)10亿度,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mei)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fang)45万吨。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广东在汕头布局了3535万千瓦(wa)风电规划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的53%。
隔海相望,是汕头在濠江区打造的海上风电先(xian)进装备(bei)制造产业园(yuan)区。走进园(yuan)区内的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海上智能制造基地(di),一台台风力发电主机整装待发,准备(bei)发往海上风场进行交付安装。
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海上智能制造基地(di)生产车间(央广网(wang)记者 官文清 摄)
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you)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鲁军告诉央广网(wang)记者,该基地(di)于2019年8月进入试生产,目前已具备(bei)完整产能。基地(di)可生产6至20兆瓦(wa)以上级海上风电主机设备(bei),每年可产300套风电装备(bei),整机产值约70至100亿元。
产业园(yuan)内,可看到园(yuan)区屹立着(zhe)两个风力发电机位(wei),与海上风力发电机位(wei)不同,这两个机位(wei)的主要用(yong)于风力发电机测试。
“风力发电机在‘上岗前’,需要经历(li)3个月乃至更长的测试期。以往海上风力发电机只能运到海上进行安装测试,过程麻烦且(qie)成本高昂(ang)。如今,我(wo)们这里在陆(lu)上便能进行安装测试。”汕头市发改局新能源科负责人谢少彦告诉央广网(wang)记者,在产业园(yuan)内设立的风电临海试验基地(di)是全国乃至世(shi)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陆(lu)上试验基地(di),解决了我(wo)国大兆瓦(wa)风机研发测试难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基地(di)已投产两个机位(wei),另有(you)两个机位(wei)正加紧施工中。
试验基地(di)旁边,国内首个集“研发设计一体(ti)化、工艺流程一体(ti)化、生产制造一体(ti)化、检测认证一体(ti)化”的海上风电装备(bei)协同生产基地(di)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di)建设。
据了解,“四个一体(ti)化”海上风电装备(bei)制造产业项目是由整机、齿轮箱、轴承(cheng)、叶片、发电机、检测认证等国内龙(long)头企业,在汕头合(he)力打造的国内首个海上风电装备(bei)协同生产基地(di)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40.77亿元。其中,轴承(cheng)、齿轮箱等生产制造项目是广东省首次引进的海上风电核心零(ling)部件项目,属于强链(lian)、补链(lian)项目。
从(cong)无到有(you),从(cong)弱变强。2022年,汕头海洋(yang)可再生能源利用(yong)业——海洋(yang)电力业实现增加值为1.47亿元;海洋(yang)工程装备(bei)制造业亦实现增长,增加值为4.05亿元。
目前,汕头正在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wa)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加快建设粤东千万千瓦(wa)级海上风电基地(di)。一个龙(long)头齐聚、综合(he)竞争力强的世(shi)界级风电产业集群(qun)正在汕头临海加速崛起。
浪漫“彩虹海”拓展生态养殖效能
作为广东唯一的海岛(dao)县,汕头南澳县地(di)处东海与南海交汇(hui)处,拥有(you)46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寒暖流交融(rong),盐度稳定适中,溶氧量高,具有(you)得天独厚的发展海洋(yang)渔业的优势。在水产养殖方面,南澳县通(tong)过大力推广水产绿色生态健康(kang)养殖技术,合(he)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jing)。
漫步在汕头南澳县深澳镇走马(ma)埔村内,面朝大海放(fang)眼望去,海面漂浮着(zhe)大片彩色生态浮球方阵,宛若(ruo)一片浪漫的“彩虹海”。
南澳县深澳镇走马(ma)埔村的“彩虹海”(央广网(wang)记者 官文清 摄)
这些浮球方阵是南澳养殖生蚝的专用(yong)设施,采用(yong)PET材质,可阻挡紫(zi)外线,无毒、无味,既推动了生蚝养殖产业发展,也为海洋(yang)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跟随着(zhe)村民的渔船(chuan)出海,一路航行,碧波万里,“彩虹”相伴。行至“彩虹”间,村民拿出特制小勾,对着(zhe)海面的“彩虹”轻(qing)轻(qing)一勾,一声吆喝便拉起整串纵横交错的生蚝。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村民熟练地(di)起壳(ke)清洗(xi),阳光照耀下,果冻状的生蚝肉(rou)熠(yi)熠(yi)生辉,令人食指大动。
当地(di)生态养殖的生蚝(央广网(wang)记者 官文清 摄)
“我(wo)们这里的生蚝,简单清洗(xi)就可以直接食用(yong),味道(dao)鲜美肉(rou)质鲜甜。”深澳镇副镇长陈(chen)旭明告诉央广网(wang)记者,这片”彩虹海“是汕头南澳县生蚝生态养殖基地(di),2019年,镇上养殖户将白(bai)色泡沫浮球更换为彩色环保浮球,实行生态养殖,养殖区域达25000亩(mu),全镇年产值约有(you)2.5亿元。
“彩虹海”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ci)。实行生态养殖后,以前只能卖三毛多一公斤的生蚝,“身价”翻了三倍,品质更上层楼。“彩虹海”所在的南澳县深澳镇走马(ma)埔村海域生态养殖基地(di),已成为粤东地(di)区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di)。同时,当地(di)全域采用(yong)生态套养的模式,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水质稳定的同时,提高产量。
在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南澳县还配套成立了县电子商务公服中心。该电商中心融(rong)合(he)益农(nong)信息社、供销(xiao)合(he)作社、创业孵化基地(di)和汕职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di)等各电商产业链(lian)服务渠道(dao)资源方,帮助县域电商农(nong)企农(nong)户实现产业链(lian)无缝(feng)对接,也帮助传统企业应用(yong)和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生态圈和产业集聚孵化基地(di)。
数据显示,2023年1至9月,南澳县网(wang)络零(ling)售(shou)额为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农(nong)村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地(di)村民增收致富、创业就业的“高速通(tong)道(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