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广东阳江市平兰村社区参与式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发布日期:2022-11-01

基线信息:

   社区环境状况:

   社区环境问题:社区存在垃圾入海、乱捕乱捞、违法捕捞等行为,村民对海洋保护意识较弱,且禁渔等政策对村民生计发展产生影响;

   社区环境设施:社区废弃物由村保洁员收集后运送到村垃圾中转站,再统一运送到海陵岛的垃圾处理站。平 兰村一年用于环境财政费用有20多万,暂时没有向社区居民收垃圾费;村道旁有设分类垃圾桶,但是没有真正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公园内环境问题:互花米草泛滥,抢占红树林生长空间;海洋垃圾较多,对红树林生长造成破坏

   社会经济状况:

   社区产业结构:社区以海洋捕捞、养殖业为主,无重工业,有少量海产品加工产业和轻工业,社区未来五年工作规划是主打红树林配套旅游产业设施建设,目前引进了三家公司(合作社),以农业观光为主,包括垂钓、民宿、农业采摘、农业体验等,可能在两年内会体现出来。

   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村民就业主要分三大板块——劳务输出、渔业捕捞、赶海,少部分从事养殖业;从事渔业捕捞的村民,年收入约7-8万。目前村书记有较大意愿向电商带货方面发展。

   赶海活动收入:市场回收小蛤蜊价为5块一斤,蛤蜊回收价为10块一斤,更小的蛤蜊会先挖回去养大再卖;沙虫回收价为200多块一斤。赶海人群基本是老人和妇女,每月2000-3000元收入。部分村民向游客提供赶海服务,收费是80块一游客;

   旅游业:旅游旺季在5月-11月份,淡季12月-4月,游客以亲子家庭为主,来自阳江市本地游客最多,其他游客均多来自省内,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及粤西地区。

   保护国际基金会在当地的项目:

   2021年,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保护国际基金会(CI)携手干邑品牌马爹利和广东阳江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联合启动了海陵岛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这是阳江市首个引入社会力量,由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当地社区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是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为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与政府合作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次积极探索。

   其他: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不仅有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优渥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作为自然教育素材,其知名度亦可为日后可持续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主要问题:

   1. 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发挥着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25日,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而随着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生产活动和公园开园以后游客逐渐增多,湿地公园及周边环境在生态保障功能、资源可再生情况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对于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保护地与周边社区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尚未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更无法找出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2. 湿地公园对周边社区的关系维护和对游客的科学引导尚处在初级阶段,保护地管理机构对红树林湿地的利用活动(譬如赶海)缺少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因此无限制的赶海活动,除对红树林湿地生物资源的影响尚未评估外,赶海高峰期间内也存在游客与村民交织,游客自行下海等安全隐患。

   3. 近年来随着出海渔船监管政策放松,当地社区渔船数量激增,出现渔船停靠港湾缺乏的现象,尤其恶劣天气情况下,部分船只能停靠在湿地公园红树林区域,造成红树林植株生长空间被压迫情况,红树林遭到一定的破坏。

   4. 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海陵岛东部,距离海陵岛其他著名景区有一定距离,知名度较岛内其他景区低,周边社区居民收入较岛内其他景区居民收入低,当地居民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传统的渔业捕捞及滩涂赶海,如何在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提高社区居民收入,获得生计替代的方式成为了比较迫切的需求。


解决方案/计划的活动:


   1. 示范可持续赶海新模式

   1.1邀请专家学者走访社区,并提出对赶海资源合理化利用的意见,并举办2场以“保护红树林与科学赶海”为主题的座谈会,讲解科学赶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2举办以“制定红树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标准”为主题的工作坊,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商议,约定对赶海资源合理科学利用的规范标准和乡规民约,并商议如何推动和鼓励村民参与执行;

   1.3将红树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标准作为宣传指引牌,置于社区、红树林湿地公园中进行宣传;利用村史馆或村文化室、红树林湿地公园、村广播进行红树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共宣传;

   1.4设计关于红树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知识宣传材料;从社区角度拍摄“保护红树林”主题宣传片一则。

   



   2.建立生态导赏队伍,助力社区生计转型

   2.1协助社区通过村民推选的形式,成立红树林保护小组;

   2.2组织管理小组、自然教育兴趣小组和村镇干部到类似可持续社区进行参访学习;

   2.3提供小额资助项目机会,鼓励和协助管理小组制定和实际推动社区参与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赶海的工作方案。

   2.4建立村民红树林公园自然教育兴趣小组;

   2.5整合红树林公园内自然资源、赶海资源、科学赶海的知识以及湿地重要性等内容,帮助兴趣小组形成和掌握1门系统的研学课程;

   2.6协助兴趣小组面向游客独立举办赶海活动1次,举办1次赶海直播活动,直播中由村民教育员主讲,介绍赶海过程的同时向社会公众传播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

   



   3.渔船有岸可靠,红树茁壮成长

   3.1邀请专家在红树林湿地公园周边寻找合适的停船港湾,项目组与村委会、公园管理处共同协商形成渔船停靠备选方案;

   3.2召集停船“无岸可靠”的渔民开座谈会2次,最终形成红树林保护与停船指引小组,商议渔船停靠规则及渔船停靠指引管理,由渔船主互相监督,对错误停靠的渔船做出正确停靠指引;

   3.3制定停船指引宣传牌,明确停船位置

  


预期成果:

   1、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可行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建立,可持续赶海新模式得到社区认可,一定程度解决湿地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2、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多样化,湿地公园周边社区居民的收入增加,居民和游客红树林保护的意识得到提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3、社区制定的渔船停靠管理公约得到有效实施,渔船合理停靠,减少了对红树林的威胁,渔民对红树林保护的认可度增加。




查看全文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