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项目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共建可持续渔业社区

发布日期:2021-09-22

实施机构:南宁市绿种扶贫服务中心

图一.jpg


当传统渔村遇上生态保护,再碰上旅游经济的转型,渔业社区是逐渐失去自我,还是能在发展与保护中找到平衡,透过内外的共同行动,发现一条能走得更远的路?


为了探索渔业社区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2019年12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SGP)的支持下,“促进广西三娘湾渔业社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在三娘湾落地,旨在通过提升村民对社区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缓解海洋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发展渔业社区可持续生计。


图二.jpg



三娘湾位于广西南部钦州湾,东边与北海相望,南边是北部湾海域,西边紧邻防城港,地处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属于北部湾热带海岸景观区域。气候湿润温暖,生态类型丰富且物种多样,分布有白海豚、鲎、红树林等关键物种,是中国南端重要的海域生态屏障,也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娘湾村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文化,祖祖辈辈以海洋捕捞为主,农业为辅。自从2003年三娘湾村被划入三娘湾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村落以来,部分村民尝到了旅游发展的甜头,同时也让部分渔民面临生计转型的困境。面对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渔村发展旅游的普遍现象,三娘湾村正经历着村落的转型,社区面临渔业文化、生态保护和观光发展的连动与拉扯。



前期受到疫情影响,项目组只能与村民线上联系。2020年6月以来,项目组与60余人访谈调查海洋生态系统及中华白海豚、鲎和红树林等关键物种保护利用现状与传统渔村知识和实践;以三艘渔船为样本,由渔民代表监测和记录捕获情况,了解渔民们的“菜篮子”变化;开展传统渔村文化调研,详细记录传统渔村文化知识与实践。


图三.jpg



项目组以文化为切入点,希望通过文化纽带增进社区的凝聚力,找到海洋资源保护的集体力量。 例如,项目组邀请广西原创音乐人来三娘湾与社区长者组成的“八音队”交流,深受当地人欢迎;协助三娘湾小学建立环保图书角,目前藏有百余册海洋环保类绘本和书籍,在孩子们心中播种守护家园的种子;2021年暑假,推动成立三娘湾“海歌小纵队”,6名当地儿童与采风团队一起收集本地传统渔村歌谣、故事、传说。项目组正在筹备“四世同堂全家福”的拍摄计划,希望组织老照片展览时,也在三娘湾海滩上投放老照片和故事视频,吸引村民关注本村文化。


图四.jpg



村民参与式渔业资源保护小组正在扩充中。2020年12月,项目组邀请两位村民代表参加“农民种子网络”年会,会后二人深受启发感叹到:“海洋里的鱼也是种子!”返回社区后加入了渔业资源保护小组,共同保护好家门前的那片海。2021年6月,多方专家和摄影师齐聚三娘湾,组成协同发展行动小组,共同探索与记录村民生产生活及本地知识、生态智慧;为三娘湾小学五年级班级开展废弃物回收与管理的科普培训;和村委会约定不定期开展净滩行动。还与村民走街串巷、盘点社区自然和文化资源,让村民们重新认识村庄的价值,也让村干部和三娘湾景区管委会意识到三娘湾除了中华白海豚吸引游客外,景区发展需要与文化旅游结合,正是因为有渔民长居此地,才会有渔村文化。行动小组建议三娘湾渔村新风貌改造要在其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渔民的需求,呈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图五.jpg


接下来项目组将推动参与式渔业资源保护小组开展每日“放鲎回家”的监测和保护,邀请本土艺术家定期组织两天两夜的“社区走访、净滩、音乐会/星空诗歌夜/美食节”儿童创造营,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生态民宿转型,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提升村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和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与村民们共同探索社区为主体的可持续生计方式。


图六.jpg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